尼赫鲁是印度任期最长的总理,他的任期既有胜利,也有悲剧,因此这是一个公开辩论尼赫鲁时代所尝试的事情及其成功程度的合适时机。我必须将自己限制在经济方面。不过,这可以纠正政治史学家主要关注其领导的其他方面的倾向。例如,Sarvepalli Gopal 著名的三卷传记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尼赫鲁的经济政策。然而,阅读尼赫鲁的演讲会发现,即使在人民院讨论社会政策或联合国讨论非殖民化问题时,经济仍然是他持续关注的焦点。阅读这些演讲确实是明智的,因为尼赫鲁时代对经济的坚定立场往往被意识形态偏好所淹没,而这些立场并没有被无知所蒙蔽。
过工业化提高印度的人均收入。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尼赫鲁-马哈拉诺比斯战略,早在 1938 年,由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Subhas Chandra Bose) 组建的国大党国家计划委员会就已为此做出了决定,当时鲍斯担任国大党主席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命运多舛。委员会由尼赫鲁担任主席。该战略的基石是尽快制造机器,因为资本货物被视为所有生产线的基本投入。虽然普拉桑塔·钱德拉·马哈拉诺比斯 (Prasantha Chandra Mahalanobis) 设计的正式模型为该战略赋予了正式地位,但指导支出分配的却是所谓的“计划框架”。回想起来,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生产线的投资分配相当均衡,也对基础设施给予了极大关注,考虑到当时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只能由公共部门发起。
尼赫鲁-马哈拉诺比斯战略曾招致批评。我在此阶段讨论其中两种批评,稍后再讨论第三种批评。因此,瓦基尔和布拉马南达认为,马哈拉诺比斯模型忽视了工资商品,即占该国大多数的工人所消费的商品。虽然这种批评本身很重要,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它有些学术性,因为计划框架(而不是模型)对农业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始于 60 年代末的绿色革命不能完全脱离尼赫鲁时代对农业的关注。种植更多粮食运动和该国扩大的农业研究网络中的试验都对此有所贡献。接下来,BR 谢诺伊对第二个五年计划文件写了一份反对意见书,质疑将控制作为计划过程的一部分。谢诺伊在经济理论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立场,即竞争性市场机制的配置效率无法提高。虽然这是对政府干预不力的有效纠正,但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就认识到,自由市场不一定能将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大英帝国的和平时期是一个自由市场的时代,尽管披着政治压迫的外衣,但这在普拉西战役之后的两个世纪里对印度没有多大帮助。此外,许多现存的控制都是战时控制,尚未取消。然而,投资许可是印度规划的核心要素,谢诺伊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实践出真知”这句格言最适用于经济问题,尼赫鲁-马哈拉诺比斯战略的好坏取决于 BC 数据泰国 其结果。该战略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沉淀,借助高级统计方法,我们现在可以说,该战略早期的成功是惊人的。根据不同的来源,印度的人均收入在 1900-47 年期间要么下降,要么停滞不前。在 1950-65 年期间,其增长率约为 1.7%。印度经济在两个多世纪里只不过是一个殖民地,现在已经加速发展。有人认为,50 年代经济的加速发展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最初的收入水平很低,如果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增长率将高于后期的发展。这就混淆了统计描述和经济评估。经济增长的一个普遍特征是,由于规模收益递增,财富的每一次增加都使得下一步更容易迈出。这一原则是双向的,使得陷入低收入水平的经济复苏更加困难。值得一提的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从未超过过。此外,印度在尼赫鲁时代的增长速度比中国更快。
那么,如果尼赫鲁-马哈拉诺比斯战略带来了如此好的开端,那么为什么早期的收益没有持续下去呢?经济早期活力的丧失部分与政治经济有关,部分与战略本身的缺陷有关。尼赫鲁的去世引发了国大党的领导危机,并转移到了政界。花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才恢复稳定。公共部门的治理也受到了影响,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以来一直是增长引擎的公共投资放缓了。此外,与传统观点相反,在尼赫鲁领导下蓬勃发展的私营企业部门最初受到英迪拉·甘地的压制。私人投资崩溃。这阻碍了经济增长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