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是 Myspace 的巅峰时期。该网站拥有 2500 万用户,在被 NewsCorp 收购时是美国第五大热门网站。而这也正是它从超时尚走向超庸俗的开端。
获得关注:LinkedIn、YouTube 和 WordPress 等出现(2003-2005 年)
2003 年,马克·扎克伯格推出了 Facemash,被誉为哈佛大学版的 Hot or Not。2004 年,Facebook 应运而生。同年,该网站迎来了第一百万名用户,2005 年改名为“ Facebook ”。
大约在同一时间,其他社交媒体网站也纷纷涌入:
LinkedIn出现,瞄准商业社区
Photobucket和Flickr等照片共享网站应运而生
del.ici.ous等社交书签网站应运而生
如今无处不在的平台 WordPress 诞生了
推出类似Nexopia的青少年网站,为他们提供闪亮 芬兰数字数据集 的可定制个人资料
新闻聚合器/讽刺工厂Reddit诞生
Twitter孵化(2006年)
Twitter(原名 twttr)于 2006 年正式启动。
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 发布的第一条推文是:“刚刚设置了我的 twttr。”这确实为未来的推文定下了基调。Dorsey最初设想 twttr 是一个基于文本消息的工具,用于在朋友之间发送更新。
TechCrunch 报道称, twttr 的首批用户发送了诸如“打扫我的公寓”和“饿了”等突发生活动态。(天啊,时代怎么就没变呢!)
LinkedIn“盈利” (2006)
与其他网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LinkedIn是第一个向用户提供付费高级套餐的网站。其招聘和订阅区是该网站的第一个高级业务线,在早期帮助带来了收入。
社交媒体经理马里奥·桑达尔 (Mario Sundar)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对于我们来说,一年的盈利只是 LinkedIn 渴望取得的成功的‘尝尝鲜’而已”,并称赞2006 年是 LinkedIn 实现“盈利”的第一年。
YouTube 结交合作伙伴,成为 OG 影响者(2007 年)
YouTube 成立之初就备受关注。从2005 年 5 月的测试阶段到 2005 年 12 月正式上线,该网站的日浏览量接近 800 万次。在 2006 年秋季被 Google 收购之前,该网站的视频浏览量已增长至 1 亿次,拥有 2000 万忠实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