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往往采取不同行动的原因。例如,我们在工作中比在家里表现得更加专业。即使在网络世界,人们也会采用不同的身份。看看 LinkedIn 和 Facebook 之间的区别。
如今,有大量关于我们的信息。得益于智能设备,我们的数据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另外,例如,在这次演讲中,我能够立即索取有关演讲者的各种信息。
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然而,我们与这些信息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搜索”主要关注的是有关您的可用信息,而不是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对后者的控制力日渐减弱。例如,我无法控制读者如何解读这篇文章,以及你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关于我)。此外,对于该信息请求还有一种认识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有意识地主动选择拿起手机查找信息。
这种形式的可达性,即“无处不在”,是人们已经非常关注的事情。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可穿戴设备的世界甚至更加亲密。我们今天所知的搜索变得比以往更加便捷、自动化和直接。
经验表明,佩戴手持设备和佩戴可穿戴设备之间存在根本区别。手持设备,比如智能手机,根据定义就是‘远程的’。我们有意拿起手机并有意识地选择使用它们。
可穿戴设备打破了这一障碍。我们总是随身携带它们,并且它们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它们位 冰岛电报数据 于我们的耳朵和眼睛上。它们是我们自身的延伸,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视野。可穿戴设备影响着我们的现实,并对我们彼此互动的方式产生直接、实时的影响。
要观看完整的 Google Glass 演示,请访问
欲观看完整的 Google Glass 演示,请前往Youtube。
想象。 你在街上遇到一位名叫保罗的好朋友。您和保罗开始交谈。谷歌眼镜可以通过微交互得知保罗看到你很惊讶。他的心率加快。在谈话中你不仅可以看到Paul,还会看到各种提醒。打开他的 Facebook 时间线,你会看到保罗刚刚去度假了。一个应用程序提醒你保罗还欠你 20 美元。也许这就是他的心率自发增加的原因。不管你怎么看,所有这些信息流都会直接影响你与保罗的对话。
这个形式还是挺纯真的。但是,例如在工作面试或听证会期间会发生什么呢?谁有权访问哪些信息以及谁决定何时访问最合适?希利认为,我们在社交互动中逐渐失去对隐私的控制。
增强感官
演讲结束时,希利推测了可穿戴设备丰富我们生活的潜力。如果可穿戴设备能够增强我们的感官会怎样?将来我们可以通过人群寻找我们的社交匹配吗?我们能否通过技术增强听力来听到私人谈话?这可能吗?我们真的想要这样吗?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引发的问题比答案还多。让我们重新控制我们的数据并快速获得有关可访问性和数据共享的问题的答案。在可穿戴设备面向消费者推出之前。目前,谷歌眼镜实际上已经上架。
照片介绍是 Lisa 为 Frankwatching 的 I/O 主题演讲拍摄的,根据CC BY使用,从原始照片中裁剪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