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 比 802.11g 快很多,但快多少呢?这主要取决于支持多少数据流,以及是否启用了其他几个可选功能。基本配置使用 20 MHz 宽的信道,传输信号之间的保护间隔为 800 ns。通过使用信道绑定将信道宽度增加到 40 MHz,理论上可以实现两倍以上的带宽。我说“理论上”,是因为在信号非常强的情况下,使用更宽的信道效果很好,但在正常情况下会迅速下降。此外,更宽的信道占用了更多的频带,对范围内的其他无线网络造成更大的干扰。在现实世界中,我发现 40 MHz 信道的吞吐量急剧下降,因此大多数设备默认禁用 40 MHz 信道。
另一个可选功能是使用较短的保护间隔 (GI),(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之间等待 丹麦whatsapp 数据 的时间(以纳秒为单位)。通过将保护间隔从标准的 800 纳秒减少到可选的 400 纳秒,最大带宽可增加约 10%。与信道绑定(40 MHz 信道宽度)一样,如果干扰过多或信号强度低,这可能会导致问题,从而导致由于信号错误和重试而导致整体吞吐量下降。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较短的保护间隔通常不会造成问题,因此大多数设备的默认配置都启用了它。
结合使用三个使用标准 20 MHz 信道和标准 800 ns 保护间隔的数据流,Wireless-N 连接的最大吞吐量将达到 195 Mb/s。使用较短的 400 ns 保护间隔可将其提高到 216.7 Mb/s。与 802.11 系列标准的其他成员一样,当无法以最大数据速率建立连接时,802.11n 支持回退速率。
Wi-Fi 联盟于 2007 年 6 月首次开始认证支持 802.11n 草案 2 的产品。802.11n 标准最终于 2009 年 10 月发布,802.11n 草案 2 或更高版本的产品被认为符合最终的 802.11n 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驱动程序或固件更新以确保完全符合要求。与之前的 Wi-Fi 认证一样,Wi-Fi 802.11n 认证要求不同制造商的硬件能够相互正常交互。802.11n 硬件使用来自 Atheros、Broadcom、Cisco、Intel、Marvell 和 Ralink 等制造商的芯片。
蓝牙
蓝牙是一种低速、低功耗标准,最初设计用于连接笔记本电脑、PDA、手机和寻呼机,以便在机场、酒店、租车接送和体育赛事等公共场所进行数据同步和用户身份验证。蓝牙还用于 PC 上的各种无线设备,包括打印机适配器、键盘、鼠标、耳机、DV 摄像机、数据投影仪等。
蓝牙设备也使用与大多数 Wi-Fi 设备相同的 2.4 GHz 频率范围。然而,为了避免对 Wi-Fi 的干扰,蓝牙使用了一种称为跳频扩频 (FHSS)的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在蓝牙使用的 79 个信道上每秒切换蓝牙会话期间使用的确切频率 1600 次。与旨在让设备始终成为网络一部分的 Wi-Fi 不同,蓝牙设计用于临时网络(称为微微网),在这种网络中,两个设备的连接时间仅足以传输数据,然后就会断开连接。蓝牙目前支持的基本数据速率为 1 Mb/s(高于早期版本的 700 Kb/s),但支持增强数据速率 (EDR)的设备可以达到高达 2.1 Mb/s 的传输速率。
当前蓝牙版本为 4.0,但 2.1 及更高版本支持手机和耳机等设备之间的更轻松连接(该过程称为配对)、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比旧版本更高的安全性。3.0 版增加了基于 Wi-Fi 的高速模式,而 4.0 版增加了针对使用极低功耗的设备使用的低能耗协议。
蓝牙与 802.11b/g/n 无线之间的干扰问题
尽管蓝牙具有跳频特性,但研究表明,蓝牙 802.11b/g/n 设备可能会相互干扰,尤其是在近距离(2 米以内)或用户尝试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无线网络时(例如,在计算机上使用无线网络连接时,同时使用蓝牙无线键盘和/或鼠标)。干扰会降低吞吐量,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数据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