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跨大西洋国际法与武装冲突研讨会联合博客系列介绍

Posted: Thu Feb 20, 2025 10:55 am
by pappu6329
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三个博客—— Lawfare、InterCross(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博客)和 EJIL:Talk!——将举办一场关于国际法和武装冲突的联合博客研讨会。该系列将刊登今年夏天在牛津大学举行的第三届跨大西洋国际法和武装冲突研讨会的部分参与者的帖子。与往年一样,跨大西洋研讨会汇集了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瑞士的高级政府官员、高级军事律师和顶尖学者。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每年都会关注武装冲突法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今年夏天,研讨会特别关注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司法应用,会议专门讨论了人权法庭、国际刑事法庭和国家法院对武装冲突法的应用。此外,研讨会还讨论了直接参与敌对行动、武装冲突中的人道主义准入以及非国际武装冲突中的外国干预。

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直接参与敌对行动——问题是什么,争议在哪里?” ——由日内瓦 韩国 WhatsApp 号码 大学的 Marco Sassoli 撰写,现已在InterCross 上发布。他在结论段中指出:萨索里·马科220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直接参与敌对行动指南》所引发的争议的核心在于,非战斗人员是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敌对行动,这一基本问题才是焦点,而非什么行为才构成直接参与。关于后一个问题,《指南》提出了一个定义。今天,一些专家和官员对这一定义的某些方面提出了批评。然而,代表军队的专家们最关注并反对的是:第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军事必要性原则应用于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个人;第二,他们所说的“旋转门”现象。然而,平民一旦不再直接参与,就会重新获得保护,无论其将来是否可能直接参与,这是《第一议定书》第 51(3) 条和《第二议定书》第 13(3) 条明确措辞的必然结果。如果直接参与敌对行动一次或多次的事实导致平民成为战斗人员或武装团体成员,那么确定个人是否是武装团体成员的关键标准——归属、责任和指挥——将变得无关紧要。从务实的角度来看,我想知道,面对没有直接参与的平民,士兵如何能知道该人以前曾直接参与过,并且/或者可能再次这样做。将这种猜测作为生死决定的基础是危险的,包括对绝大多数无害平民而言。